娱乐
01中国制造2025怎么样了?算算日子,马上就到2025年了。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差不多十年前,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马上就要到验收完成的日子。曾经风风火火的中国制造2025执行得怎么样了呢?这里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中国制造2025没人提了。好消息是没人提的原因是它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在去年,也就是2023年基本上已经完成。大部分超标完成。所以2025中国制造已经是一个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可以放进档案馆了。我们来细数一下这份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的重点领域的发展情况。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方面中国的市占率目标是从43%到65%,截止到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达57.2%。航空航天装备:中国的C919大型客机开始服役,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的市场垄断,现在的订单已经高达1200架。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现已登顶全球,中国造船业的生产能力是美国的200多倍。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国高铁独步天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世界第一,全产业链都很强。电力装备: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高效、最清洁的燃煤发电机组,我们还建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力发电机组、最高效的太阳能发电站、最剽悍的风力涡轮机,以及最先进、最大规模的远距离输配电网络。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中国企业现在可以自主设计和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导磁共振系统,而且其价格仅为西方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拥有中国核心技术,比例从2020年的43%预计提高到2025年的6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通信设备、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大部分既定目标。本来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是到2025年中国的产业层次要到第三等的制造业强国水平也就是韩国这个层次。结果到了2024年的今天中国几乎是在同时挑战第三等的韩国,第二等的日德以及第一等的美国。十年前,我们还是太保守了!02国产芯片,突破在即中国制造2025已经成了过去式。在这十多年里,我们经历了贸易战,科技战,疫情,把中国制造推向了不敢想象的地步。过去10年,制造业产值已经相当于欧美之和,专利数量,自然指数,科技产出都是世界第一。发电量增长在G20排第一,出口增长排G20第一。再说两个比较细分,关注人数不多的领域。一个耳机,以前国产耳机只能做低端,200以下听个响,现在400-500价位的国产耳机都相当能打。另一个手游,现在开放世界+顶级建模+丰富剧情已成标配。唯一一个小有遗憾的产业可能就是芯片了。半导体方面的目标差距,有网友整理了具体指标:目前我们实现的大概有以下:其实这几年中国的芯片企业发展非常迅速,真的已经到了大家意想不到的底部,举几个典型例子。比如长江存储。这家总投资额高达240亿美元,1600亿人民币的芯片公司,通过多年蛰伏潜心研发自主的架构,实现232层堆叠的存储颗粒,已经和三星、海力士、美光这些前辈站在同一起跑线没有代差了,甚至比美光还领先一个身位。什么叫中国芯?这就是!还有中芯国际,无可争议的国产芯片代工龙头,技术与规模均为国内第一,代表集成电路国产替代的最先进制造水平,市占率全球第四。斯达半导,国内IGBT半导体龙头,全球IGBT模块市场排名第七,是国内唯一进前十的企业,市场优势地位显著。兆易创新,国内闪存芯片存储器及MCU微控制器设计双龙头。在全球NORFlash的市场占有率为6%,已跃居全球第三。北京君正,收购北京矽成,成为国内稀缺的汽车存储芯片领军企业。北京矽成在全球车用DRAM存储芯片市占率15%,全球排名第二。韦尔股份,国内图像传感器设计龙头,业务位于全球前三,国内第一。2019年成功收购了两个影像传感器CIS设计公司豪威和思比科,设计业务收入超过世界第十的芯片设计上市公司。晶丰明源,在LED照明驱动芯片市场处于龙头地位,技术和市场均处于领先水平,出货量全球第一。六年前,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发起全面制裁,扬言要将中国芯片“卡死”。六年后,中国芯片出口额却突破万亿,翻了一番!2018年,中国芯片产业出口额5500亿,2024年预计突破10000亿!这是惊人的反转!三年前一颗车用德州仪器升窗驱动芯片卖70,今年因为中国自产卖1元。三年前车用四轮平衡意法半导体芯片一颗1300,今年因为中国自产卖13元。三年前中国产车规IGBT市场占有率从0飙升至60%,并以每年200%的销售额增长。日德巨头即使降价70%贱卖也没能挽回流失的市场。德媒《经济周刊》发文警示:中国芯正在征服欧洲市场。所以对于芯片这种我们曾经弱势的产业不能只看存量和现状,更要看增量和发展!台湾省花了三四十年才培养出一个台积电,大陆半导体起步晚,需要多给一些时间没什么问题。再回顾一下,《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此外,还实施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以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但到这些曾经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重点领域基本上都完成了,难度这么高的任务,中国都完成了,攻克高端芯片真的只是时间问题。03智能汽车,引领未来其他的行业都是中国暂时追上来的领域,而在新能源车这一块,中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十年前中国的计划是什么?是2025计划新能源车渗透率20%